首页  
 
 
北京市瞄准行政审批服务痛点积极推进“一张网”建设取得成效
发布日期:2017-06-13   来源:编办 

北京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以推动“放管服”改革措施真落地、见实效为出发点,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审批难、跑腿多、证明多等痛点,发挥信息化作用,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打造统一行政审批平台、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服务资源数据库“三个一”智慧平台,构建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36.6万件,日均办结3663件,办结率达97.6%,部分事项已实现京津冀协同办理和“全球通办”。

一、明确政务服务“一张网”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

以提供智慧服务为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宗旨,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质量为导向,按照“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原则,通过打造“三个一”智慧平台,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

(一)开发建设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管理平台,推动部门“一网审批”。该平台为各市级部门审批服务和全市16个区级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提供支撑,将逐步实现全市各级部门和事项的统一咨询、接件、受理、审批、查询、反馈、监督,实现线上线下数据的交换互联和事项网上办理。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已承载了40个市级部门的业务办理和使用,涉及事项1923项,共享数据达到22.87万条。为支撑城市副中心建设,按照“统建共用”原则,该平台已在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上线试运行,实现了35个区级部门438个事项的办事指南在线查阅,17个部门191个事项的网上申报和6个部门16个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审批。2017年底前将完成该平台与全市各区级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使用工作。

(二)开发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网办理”。依托首都之窗,加强对市级部门系统和数据资源整合,以“最少点击、最快获取、最准服务”为设计理念,开发建设了涵盖全市16个区和44个市级部门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聚焦用户需求和操作体验,为个人和法人分别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服务、住房服务、户籍身份”和“设立登记、变更登记、经营许可、工程建设、年审年检、纳税缴费”等共计22个板块的专题服务,方便企业群众快捷查找办事信息。目前,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可提供1923个事项的办事指南在线查阅,累计浏览量超过3600万次;提供1188个事项的网上预约,654个事项的网上申报审批,另有606个事项采用外链地址方式与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对接申报办理。

(三)开发建设统一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促进政务服务资源“一网汇聚”。通过汇集公众和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在事项办理中所产生的用户、电子证照、办理过程等信息资源,形成北京市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逐步实现政务服务数据互认共享。目前已初步建成业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用户信息库和证照信息库,共沉淀办件信息62万余条、用户信息近3万条,并接入企业证照信息130余万条,为解决材料重复提交、信息重复录入等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以“一张网”推动实体大厅审批服务提质增效

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1年半以来,已有39个部门721个审批事项集中进驻,开设服务窗口170个,累计接待办事群众136.2万人次。各进驻部门通过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强化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增强办事群众获得感。

(一)改革措施真正落地,便企利民效果明显。2016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等21个部门的101个原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被取消或下放。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19个部门在已有进驻事项的基础上,又陆续将156个服务事项纳入中心办理,让群众进一个门、办更多事。市司法局、市科委等部门的“法律职业资格申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等事项,通过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季节性临时窗口提供集中审批服务,共接待9个批次办事群众18840人,服务保障工作得到群众好评。

(二)部门协同不断加强,审批效率显著提高。市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环保等14个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的部门通过审批流程串联改并联、绿色审批通道等改革举措,审批时限平均缩短2/3。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等“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在大厅率先落地,办事群众从部门分头跑到只需来大厅两次即可完成证照办理工作,审批时限由3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24个工作日。市商务委、市工商局联合推出外资企业备案事项一体化改革,对“企业住所变更”等5个事项实现了申报材料互认,企业在一个部门提交材料后,在另一个部门不再重复提交即可完成备案,办理时限从原来的8天压缩到4天,群众来大厅次数从4趟减少到两趟,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截至目前已有59家外资企业办理了相关备案事项。

(三)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不断规范事项管理。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同一事项在各区办理时,事项名称、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结果不一致等突出问题,依托“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系统”,按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原则,组织开展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梳理审核确认工作。此次梳理按照“最小颗粒度”标准,在原有1923个审批服务事项基础上做进一步细分,细化了6大类、46个事项梳理要素,确保每个事项在名称、设定依据、办理时限、申报材料、受理标准、审批条件、办理流程、结果文书名称等方面实现“八个一致”的要求。截至目前,49个市级部门共梳理事项2663个;16个区、780多个区级部门共梳理事项21639个,下一步经审核确认后将正式对外发布。计划年底前完成镇街、村居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审核确认工作,实现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事项的清单化管理、动态化调整。同时,围绕个人和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维度,打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政务服务产品,主动推送相关服务,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服务的规范化、便利化和智能化。

三、以“一张网”推进网上服务优化升级

推进实体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通过互联网和内部审批两大门户,利用实体大厅、网上大厅、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电话五种渠道,为服务对象、办事人员、管理人员3类人员提供便捷的办事服务。

(一)整合对接业务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市统一行政审批管理平台与全市40个委办局的69个业务系统进行了对接,有效的促进了全市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如通过与市工商局“企业登记信息材料远程查询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了130万户企业、两亿页工商登记档案信息电子档案的共享查询,市教委在制定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学审核政策时,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纸质版的工商登记材料;市住建委在进行行业资质审批时不再要求企业提供章程;市交通委在审批机动车停车场备案时,不再要求企业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减少了办事群众出行往返次数。

(二)推行“触网”申报审批,让群众少跑腿也能办成事。不断优化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的网上办事服务。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单位变更”、“建设工程企业出京介绍信和诚信证明”、“专业管理岗位、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单位变更”、“购房资格核验”、“购房资格复核”等事项已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年均办结量71.6万件,申请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申报并获得办理结果。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与天津、河北主管部门合作建立了京津冀印刷产业促进平台,对“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印刷图书、期刊备案”等3个事项实行“一地网上申报、三地网上审批”,办理结果在全国有效,改变了过去印刷企业需到多地申报的状况,网上办结事项已达26.9万件。市侨办利用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推出了“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华侨回国定居”、“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归侨学生高考省份证明”等6个事项的“全球通办”,取得良好效果。以办理“华侨回国定居”事项为例,以往华侨回国发展需先到国内窗口提交材料,如材料不全可能会多次往返;现只需先在国外通过网上大厅“全球通办”系统提交相关材料,初审通过后,申请人只需回国到窗口一次核验材料原件后即可办结。目前,“全球通办”系统已为旅居美国、加拿大、法国、新西兰和日本等20余个国家的侨胞办理了近400件相关业务,为办事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四、以“一张网”保证投资项目审批全程可控

在“一张网”的基础上,201511,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率先与国家监管平台实现了纵向贯通,相关投资审批数据每30秒动态更新和定时向国家平台上报传输。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接件6.7万件,办结6.5万件。

(一)纵横“两贯通”、业务“四统一”,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一个平台一张网”。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在规范投资审批事项的基础上,14个市级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审批部门之间,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了横向贯通;市级投资项目审批部门通过各专业审批系统或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全市对应的各区级审批部门之间实现了纵向贯通。市、区两级投资项目审批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接件、受理、反馈和送达的“四统一”办理,真正实现了“一个平台一张网”,为促进投资项目审批协调集中、信息共享集中创造了条件。

(二)“审核备”全覆盖、业务办理“全在线”,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纳入实时监管。14个市级投资审批部门、16个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147个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覆盖审批、核准及备案各类业务,涉及投资项目审批领域全环节、全流程。通过全市统一项目代码作为投资项目唯一身份标识,实现了对全市投资项目审批全过程的实时跟踪管理,通过实行分级预警机制,已基本杜绝了项目超期审批的问题。

()发挥资源优势,扩展应用效果,不断深化平台监管效能。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通过将相关投资审批数据回传监管部门,支持了投资项目风险防控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监管效能发挥。通过与各投资审批部门的业务统筹和系统对接,加大了投资项目协同办理和审批进度的协调力度。通过与市统计局“北京市投资项目动态监测平台”对接,为全市投资变动趋势分析及预警预判提供辅助支撑。通过与市工商局“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系统互联互通,对审批部门开展项目审批工作予以警示,提升了联合监管效能。


 
 
 
45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衡山路8号

1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